[ 媒體亂象 ]
每次看到台灣各種媒體亂象,總是覺得很心痛,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是多麽不容易的價值,卻被這樣濫用😧
媒體從電視新聞、報紙衍伸到新興的網紅,好像一直沒有好的制度來規範,假民調、產品置入、言論不經考據、濫用個人影響力的案子比比皆是。外交官之死、國軍都是廢物...,甚至前陣子,還從爸媽那聽到有人謠傳在巴黎發生當街開遊覽車行李門搶劫的案子,但事發地點明明就是在比利時!
以前在巴黎高等政治學院交換,走進教室必經的大廳一側,總擺著各大報紙:世界報(le monde)、費加洛報(le figaro)、解放報(Libération) 等等,讓大家免費取用閱讀。不管是偏左偏右,打開報紙,都是大篇幅的報導國內或國際的社經新聞,分析一件事情的始末、利弊還有未來的發展。
前陣子馬克宏的貼身保鑣在非執勤時間,被錄到當街打人 (l’affaire Benalla) 到最近的環保部長Nicolas Hulot的辭職,媒體都是從「事件」討論到「整個制度」,還有「接下來怎麼辦」。就連現在每天聽的廣播Franceinfo,也是以國際新聞、國內各大政經消息為主,每次都會邀請觀點不同的人來辯論。
反觀台灣,國際新聞少得可憐就算了,現在就連國內新聞都像是在攪渾水,現在竟然還有ptt是假新聞源頭的論述,廚師買錯食材上菜,難道是菜商的錯?
有些議題本來是能討論制度或趨勢的好機會,像是之前的小玉風波,其實是討論新興的youtuber生態很好的時機,結果最後只是吵吵鬧鬧一陣就落幕。
在大學上顧問思考課時,BCG的合夥人當時分享一個觀念至今仍深深受用,看到一件事情,要問 what? why? how? so what? 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如何發生?所以呢? 如果以此對照台灣媒體,就會發現四個向度全都不合格,什麼事情講不清楚,為什麼會發生亂聽信名嘴, 如何發生捕風捉影,更毫無交代「所以呢?」
媒體與群眾或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如果媒體對於事實本身都不講究,建設性的論述又該建立在什麼之上?
ps. 法國媒體的資金來源,背後集團,之間的從屬關係,這張圖解釋的很清楚。這樣的整理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法國教會我的那些事